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3-06 14:12 点击次数:178
工作室 2025 年度土特产交流大会,今天热闹开幕。
C 位选手已诞生,喏,就是它� �
灰褐色的皮糙得像磨砂纸,外形扁圆状似巴掌或脚板,还长着毛,够土、够小众、够奇葩。
切开紫里紫气的,怎么看怎么像紫薯,但人家紫薯可没这么多黏液。
黏液有多夸张呢,擦成泥搅一搅就能拉丝,被称为"食物界史莱姆"
不藏了,其实这货叫脚板薯,是行政姐姐从赣南老家带来的。
它还有大薯、毛薯、扫帚薯等别名,主要生长于南方山地,在江西、福建、两广的多山地区都很常见。
好养活又高产,大的能长到几十斤重,由于卖不上价格,现在种的人少了。
脚板薯跟山药同属薯蓣科,黏液比山药还丰富。
这黏液可是个好东西,能保护胃黏膜,促进肠胃蠕动,胃不好的朋友要多吃。
不过它跟山药一样,未煮熟时碰到容易发痒,得戴手套处理,更不能学那些网红吃播生啃� �
它的吃法完全可以类比山药,花样多着呢。
清水煮自带淡淡的甘甜;煮汤、煮糖水,则粉糯绵软,比芋头多一分湿润;与肉同焖非常吸汁入味。
若是切薄片爆炒,口感又变得脆生生的。
行政姐姐说,在他们赣南地区,过年都会吃脚板薯,她也贡献了两个她家常做的方子——
薯酒 + 薯粄
赣南客家人家家会酿米酒,薯酒是用脚板薯与酒酿熬成的一道暖胃甜汤。
先把脚板薯擦泥,混入红薯淀粉搅打成团、煎香,再切块。
而后把煎好的薯泥当成小料,与酒酿、当归、红枣、枸杞、红糖同煮,一锅漂亮水即成
混了淀粉煎过的薯块,在煮汤时能抗糊化(避免一锅浆糊)。
且土味挥发,焦香增加,表面像海绵般吸收酒酿的醇香和红糖的蜜甜,风味甚浓。
还想吃脚板薯本薯,我额外切了几片放进去,薯泥块滑软,薯块粉甜,口感丰富度再上一个台阶。
脚板薯的黏液和淀粉,化进水里,熬出的甜汤相当柔滑、浓稠、香润。
加之食性温暖滋补,当地人坐月子都喝这个补气血。
节后这几天降温,也不妨来上一碗,喝完手脚和后背发热,不要太舒服~
另一道薯粄,又叫薯包子。
也是盛行于赣南、闽西北、广东梅州等地的客家传统美食。
将脚板薯搓成泥,再揉入粘米粉、糯米粉、调料拌匀。
掐成团拍扁,入锅一煎,滋啦啦~烙出了琥珀色的细密焦斑。
粘米粉与糯米粉按 6:4 的比例混合,前者增加脆度,后者保持软糯,煎出的薯粄才外脆里糯。
更豪横的做法,是团成丸子,直接下油锅炸,就成了薯丸 / 薯圆。
外壳的焦香脆、内芯的蓬松软滑都达到顶峰!
客家人每到年节就做一大盆,自家吃,也待客,是年味也是乡愁。
- 脚板薯两吃 -
[ 食材 ]
薯酒:脚板薯 300g 红薯粉 15g 当归 5 片 酒酿 5 大勺 红枣 5 个 枸杞 1 小勺 红糖 3 大勺
薯粄:脚板薯 300g 糯米粉 20g 粘米粉 10g 葱花 1 大勺 芝麻 1 小勺 盐 1 小勺 胡椒粉 1/4 小勺
1 大勺=1 table spoon=15ml
1 小勺=1 tea spoon=5ml
[ 食谱 ]
薯酒
1. 脚板薯去皮,150g 擦成泥,加入 15g 红薯粉顺时针搅打上劲
2. 起锅无需加油,放入脚板薯泥,煎成两面金黄,取出
3. 煎好的脚板薯和剩余脚板薯一起切块
如果懒得煎脚板薯,可以直接加入切片的脚板薯
4. 锅中加入当归煮 30 分钟
5. 放入红枣、酒酿、红糖 / 冰糖煮 5 分钟
6. 最后加入脚板薯和枸杞煮 3 分钟出锅
薯粄
1.300g 脚板薯擦成泥,加 1 小勺盐搅打上劲,不粘手
2. 加入 1/2 小勺胡椒粉、20g 糯米粉、10g 粘米粉、1 大勺葱花、1 小勺芝麻拌匀
如果不喜欢葱、芝麻、胡椒粉,可以只加盐和粉
3. 起锅热油,舀入面糊,煎炸至两面金黄,每面大约 3-4 分钟
煎薯粄的时候,莫名有种炸薯条的香气,馋得肚子叽里咕噜直叫唤
也顾不得烫,铁嘴无情,立马开动!
咬破酥壳的刹那,滚烫的软芯涌出脚板薯特有的粉糯甘甜。
葱姜的辛香被热力驯化成暖意,微麻的胡椒在舌尖炸开细小的火花。
吃完一只薯粄,碗里的薯酒正好凉了一些。
勺子轻舀能拉出细细的银丝,入口细腻胶润,又带几分粉糯的质感。
质朴的薯香,酒酿的甜香,红糖的焦糖香,汇成一股暖流滑过喉头,幸福得要飘起来了~
最后借这一桌紫色食物,祝福大家新的一年:
紫气东来,运势如虹!